分類
Photography

OM System OM-1 – Make Olympus Great Again

雖然網路上 OM-1 的評測已經多如雪片,OM System 這波宣傳戰是真的打得不錯,不過眾所周知,搬家打包的時候會特別想寫文章,況且我也不是做專業測評的,不需要在乎這些,那我也來寫一下業餘感想吧。

Olympus 在過渡到 OM System 的這段時間中,雖然不是沒發新品,但並沒有什麼令人眼睛一亮的動作。對我來說等於是直接沉寂了一年半以上。老實說我在發我擁有的 M43 鏡頭群統整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已經買了 Sony 的全幅機身,並決定漸漸往 Sony 系統轉移了。那篇文章等於是對我自己的 M43 鏡頭群的一個總回顧,並開始陸續清理一些少用的鏡頭。

但當 OM-1 官方資料一發布,我整個震驚:這就是我要的!這就是我對 M43 新一代旗艦機種的期待!畫素雖然維持不變,但 M43 的畫素和畫質對我來說本來就是能接受的,不然當初就不會投資 M43 了。

只要動態對焦和物體辨識的能力能到 Sony 的八成水準,那加上這可怕的連拍速度,命中率完全可以勝過 A7C/A73 系列。之前的狀況是雖然 E-M1 Mark II 的連拍速度很快,但動態對焦能力大輸 A7C,整體命中率只有約六成,A7C 雖然連拍速度很慢,但命中率有 8~9 成,相比之下拍一堆糊掉的照片回來還要挑,畫質又比較差,實在是沒有競爭力。更別說 Sony 的物體辨識在拍貓狗飛鳥都非常實用,可以花更多心力在構圖和曝光上,對焦直接交給相機就好。

如果 OM-1 這方面的能力真的如官方宣傳的那麼神,那我完全願意留在 M43 系統繼續拍,畢竟 M43 的鏡頭在體積和大小上還是有絕對的優勢,而且 Olympus 的機身鏡頭質感和手感都非常優秀,價格也相對便宜 。剩下唯一的一個問題是,那這麼好的東西台灣會賣多少錢呢?

我當初一直希望是賣 59900 啦,覺得是一個合理又有競爭力的價位,結果最後美國開賣,中國開賣,澳洲開賣…… 台灣的價格一直遲遲不肯出來,搞得我心癢難耐。終於發布,一看是 65990 我心整個涼了一截,比我預期的高了一段,直接對標 A74。經過一段刻苦銘心的掙扎後,具體來說是一小時後,我還是預購了。沒錯,真香說的就是我。

還好有跟到官方第一波預購,我應該算是台灣元佑官方第一波收到的用戶。至少當時我發開箱圖的時候掃了一下 facebook 社團和 mobile01 都沒看到有人開。

入手到現在差不多一個月,也出去拍了幾次,應該能稍微講講心得給還在觀望的人一點參考了。

每個人拍攝類型題材習慣都不同,以下就只講我比較在意,有體驗到的部分。

外觀與操作手感

就,該怎麼說,基本上跟 E-M1 Mark II, Mark III 長得一模一樣嘛。這台就 E-M1 Mark IV 啊。不見得是一件壞事,畢竟熟悉的感覺最對味,而且難保有人有一些偽裝的需求之類的。

當然說一模一樣是有點誇張,一些操控按鈕的小地方有做修改,比如:握柄變深,更好持握;前轉盤跟快門分離,減少誤觸快門的機會;多了一個搖桿,算方便啦;多了一個 AF-ON 目前也覺得還好,但之後要調 Back Button Focus 的話就不用犧牲 AEL 了;menu 鍵改到左側這個差比較多,無法只用右手單手進選單切換設定……等等。但整體手感上我並沒有感覺到太大的不同,上手大概十分鐘就習慣了。

機身塑膠感的確是比較重,但並不會讓人有廉價的感覺。而且微妙的是 OM-1 的機身重量還比 E-M1 Mark II 重了 15 克,感覺得出工程師為了維持輕便和耐候性以及成本,在材料和設計方面做了很多的考量。

電子觀景窗

EVF 大大大進化。又大又清楚。這個 EVF 真的是讓我非常喜歡使用它,而且在快速連拍追鳥的時候的反應速度也非常令人讚嘆。

另外一個小改進則是 EVF 的眼罩部分,現在多了左右兩個卡榫,需要同時扳開才能把眼罩拿下。以往從包包掏出來眼罩掉落的這種滿常見的狀況現在應該是不會再發生了。

大太陽下的向日葵,新的 EVF 超好用!對焦在蜜蜂上也很容易。

全新選單系統

全新選單系統超棒!雖然感覺好像沒什麼,不就選單重新排列組合嗎?也有很多人說像 Sony 改版前的爛選單,但我必須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成功的改進。跟 Sony 的爛選單只有顏色和 layout 類似而已,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基本上整體選單的分類非常清楚,很多設定的邏輯也不像之前那麼複雜,大幅合併簡化了。現在幾乎不用看說明書就可以理解。有灰掉無法使用的功能也會直接說明原因,不用像以前一樣通靈或者上網問人。

然後「計算攝影模式」和各種進階拍攝設和包圍拍攝設定直接獨立一塊 section。除了更 make sense 也更好尋找之外,更重要的是這直接把 Olympus 一直以來的特色更強調了出來。

我一直覺得這些 computational 的特殊攝影功能,像 LiveComp, LiveView, LiveND, 機內景深合成、HighRes…等等這些是 Olympus 一直以來獨特的地方,也是正確的發展路線。

很多剛入坑的新手常常會詢問該買什麼器材,最常見的回答就是看你想拍什麼。可是大多數的新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拍什麼啊。

Olympus 的這些功能,正是能引領新手去接觸各種題材的敲門磚。像我就是因為有某某功能,所以就想說去拍拍看什麼,最後才會知道自己到底喜歡拍什麼東西。Olympus 正是一台能帶領新手去體驗各種不同題材,上山下海什麼都能拍的相機。

原本很多這麼棒的功能都深深藏在複雜的選單之中,要努力挖掘才能找到,真的是太可惜了。新的選單系統除了更好用外,也強化了他原本的強項,跟其他家做出了差異化。

LiveND 雖然 E-M1 Mark III 就有了,但是我第一次使用。又讓我出門可以少帶一樣東西了,真不愧是 Olympus

AI 物體辨識

相機找鳥找的比我還快!(尖叫)

先上個影片為證:

以前就算預瞄到方位差不多,但舉起相機後往往還是要找半天。現在我只要舉起相機後半按快門,通常在我找到之前 OM-1 就已經幫我框住了。

以 Sony A7C 為基準做比較,Sony 的精準度比較高,OM-1 的誤判機率比較高,但較為靈敏,且 false positive 在這個情況來說無傷大雅。我把曝光補償按鈕設定成被攝物體辨識的快捷鍵,可以按一下快速切換開關/按著+轉盤快速切換辨識哪種物體,非常方便。

平常常拍的貓和鳥都很精準,另外也找機會試了賽車、火車和飛機,也都有不俗的表現。

以上面這張高鐵來說好了,以往用 C-AF 很容易被前面的柱子搶去焦點,但這份連拍幾乎張張準焦,牢牢地對在高鐵駕駛艙上。

電子快門與連拍能力

之前 E-M1 Mark II 的連拍能力就很強悍了,但因為對焦跟不上,老是拍一堆廢片出來。然後果凍效應也有很明顯的改善,以往用 E-M1 Mark II 的電子快門在做 panning 打鳥的時候,有時還是會有一些果凍效應非常明顯的成片。但目前在 OM-1 上我完全看不到。

SH2 搭配 Pro 鏡,連續曝光+對焦可達 50fps 這真的是非常可怕的突破,但單單拍得快是沒用的,如果對焦能力追不上,那也是跟以前一樣而已。還好 OM-1 沒有讓我失望,整體效能調校的非常好,不是紙上實力而已。

還有其他的嗎?

OM-1 的進步當然不只這些,還有錄影上等等其他方面的進步,不過我沒有在拍影片就不提了。

傳說中的 2 stop 動態範圍的增益沒有感覺出來,但整體高 ISO 的噪點改善很多,後製的效果也更好。

手持 HighRes 也是之前 E-M1 Mark II 沒有的,而且現在更預設了拍照模式直接按錄影鍵就切換到這個功能,再次印證了我上面所說,Olympus 有這麼多這麼棒的功能,應該要放得更明顯讓大家更方便、更常去用他。

各種機內合成的速度現在快很多,畢竟跟 E-M1 Mark II 是相隔了幾年的機種。

值得嗎?

所以講到最後,OM-1 到底值不值得?其實我的答案已經寫在標題了。據說是最後一台會印上 Olympus 字樣的機身,他沒有讓我失望,滿足了過去在 Olympus 沉寂的風風雨雨中,我對一台 Olympus 該有的新旗艦的想像。

65990 貴不貴?貴!

用起來爽不爽?爽!

值不值得?就見仁見智囉。

Ash Wu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